新西三角经济圈浮出水面 经济总量近2万多亿_中国甲醇网 - 综合信息
  首 页
    综合信息
    政策信息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
    生产动态
    生产技术
    统计信息
    分析报告
    协会活动
    协会介绍
    公告公示
    数据上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综合信息
 
 新西三角经济圈浮出水面 经济总量近2万多亿
2012-09-05 | 编辑:wy | 【

  8月28日,也是就在兰州新区得到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家级新区后,甘肃省财政厅开始研究对入驻兰州新区的企业予以省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倾斜,并积极协调争取新区的最优税收政策。

  与此同时,“新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也浮出水面。

  兰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牛铮超是这个慨念的首位提出者。他认为,新西三角经济圈一旦确立,可以形成与东部地区相当的经济总量,可媲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形成我国东中西相平衡的战略格局。

  “新西三角”经济圈,即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和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兰银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

  和“西三角”经济圈相比,“新西三角”经济圈的范围和区域都大很多。

  “西三角”经济圈早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被提出。其区域包括重庆、四川和陕西,总面积20-30万平方公里,包含约50座城市。目前经济圈经济总量近1.2万亿,约占西部经济总量的20%。

  “新西三角”在此基础上纳入了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兰银城市群。其区域总面积大致30-40万平方公里,包含约60座城市。目前经济圈经济总量近2万多亿,约占西部经济总量的40%。

  牛铮超认为,三个城市群涵盖了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区域成伞状结构,不仅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我国的国土安全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牛铮超表示,兰州地域位置突出,能成为西北各地区间很好的衔接,包括与西藏和蒙西的衔接,“西藏和蒙西占据大约60%的国土面积,没有这些区域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国的现代化。没有这些地区人民的小康,就谈不上全民小康。扩大西三角经济圈很有必要”。

  兰州的确自古就是战略要地和交通枢纽。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国扶47条”,着重确定了兰州作为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战略地位。

  当前,兰州的交通枢纽位置也具备一定基础促进经济圈内各城市的经济互动。早在2008年9月26日,兰渝铁路开工,预计2013年4月广元至重庆段先期开通,2014年全线通车。通车后,从兰州到重庆只需要6.5小时。此外,兰州和西宁已实现交通一体化,和银川已有城际高速互通,和西安有高速公路衔接。另外,兰州到宝鸡的高铁也在建设中。

  但学界对此也有不同的观点。而质疑者的焦点之一,也正是指向了这个“大”字。

  “西三角”经济圈的民间首倡者宁志俊说,之所以不太认同“新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就是因为这个区域太大,发展难度太大。

  “设立经济区或营造经济圈,主要是激活一些‘节点’,从而起到‘引擎’的作用,但从现实来看,‘新西三角’经济圈至少在三五年内,都不可能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宁志俊说。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也持不同观点。他认为,从经济总量来说,兰州和重庆、成都、西安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难以形成势均力敌的支撑,此外,兰州和成都之间的区域,大都是以前红军过草地的地方,经济基础薄弱,无法形成区域间的辐射和联系,“新西三角”概念不能成立。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一些地方还有这样的担心,“新西三角”的概念不但不成立,而且兰州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后,对“西三角”经济圈反而有影响它可能会让国家至少在两三年内不会再推“西三角”经济圈,从而失去国家战略部署的时机。

  无论这些争议正确与否,“新西三角”能否最终形成,关键还在于市场的力量。对兰州而言,当务之急也在于加紧做好新区规划,抓住这次契机,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新闻评分
 
         站内检索
 
         最新信息
   山西焦炉煤气制25万吨甲醇、7万吨...
   1-11月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
   上海工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出炉
   四行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原则印发
   2022年氮肥、甲醇行业企业信用等...
   华南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投用
   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全球装机...
   润中能源与陕碳集团签约气化渣综...
   新疆新业能化公司甲醇产量突破单...
   旭峰合源DMC绿色化工项目预计明年...
   大连化物所“甲缩醛羰基化制甲氧...
   关于发布中国氮肥、甲醇行业2022...
   国家能源集团煤基纳米碳氢燃料两...
   中国石化首个兆瓦级“绿电制绿氢...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180工程实现...
更多>> 
  访问旧版  | 国内市场 | 国际市场

版权所有 中国甲醇网    京ICP备11017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28号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电话:010-82032114 传真:010-82038259 email:cnfia@vip.126.com 网站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