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大楼辅楼,一个庞然大物赫然出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的一名科研人员向记者介绍:“这里是进行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小试至工业性试验之间的放大实验的装置,高达3层楼。” “我们正进行DMTO第三代技术研发。”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团队叶茂研究员说。从第一代技术至今,大连化物所研发、推广DMTO经历了三十三载春秋、几代人的努力,已在国际领域名列前茅。 甲醇制烯烃团队在大连化物所副所长刘中民研究员带领下正以队列组群的组织方式,发挥团队协同作战优势,奋战在DMTO的创新之路上,要让第三代技术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DMTO技术已成功运用在“神华包头每年60万吨煤基烯烃工业化示范项目”,这是全球首套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2013年年初,我国首套外购甲醇制烯烃项目—宁波禾元甲醇制烯烃装置也进入试生产阶段,采用的也是DMTO技术。 大连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行美对此表示,我国甲醇制烯烃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中西部地区煤经甲醇制烯烃;东南沿海地区依托海外天然气生产甲醇,进行甲醇制烯烃深加工。 全国正在运行和建设的甲醇制烯烃项目将在未来3至5年向市场释放1500万吨烯烃产能。据了解,目前已获得许可的合同总量为1100万吨烯烃,而现在全国总产量也不过3000万吨。 随着多套DMTO工业装置的投产,甲醇制烯烃正在逐步成为化学工业的一个新分支。在我国,甲醇生产主要是通过煤炭转化路线来实现的,因此DMTO实际已经成为煤制烯烃的关键技术。同时,我国现有的烯烃工业多采用石油为原料,通过石油化工路线来制取烯烃。 “作为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我们希望石油化工与煤化工能够和谐共处。”叶茂说,“两者并不对立,我们团队正在研发新的烯烃生产技术,让石油化工与煤化工产业都可使用。”那么,当石油原料不足时,可使用煤来补充。 新兴工业和传统工业结合、互补,正是我国能源结构发展所追求的。因此,甲醇制烯烃团队认为,自己的任务不仅仅是关注煤化工、石油化工的协调发展,更要利用科技手段,使得煤化工与石油化工顺利衔接,并形成更新的技术。 “我们期待DMTO第三代技术拥有更大优势,新催化剂性能更优,单套反应器烯烃生产能力更大,烯烃选择性更高,投资更低。”叶茂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