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维信生物增效技术在煤化工行业的应用_中国甲醇网 - 综合信息
  首 页
    综合信息
    政策信息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
    生产动态
    生产技术
    统计信息
    分析报告
    协会活动
    协会介绍
    2014国际氮肥甲醇会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综合信息
 
 诺维信生物增效技术在煤化工行业的应用
2014-06-05 | 编辑:wy | 【

 

 

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在能源总量中95.6%为煤炭,3.2%为石油,1.2%为天然气。同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大力发展煤炭液化、气化等现代煤转化技术,对发挥资源优势、优化终端能源结构、大规模补充国内石油供需缺口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国家十五能源科技和能源建设计划对发展煤化工给予充分的重视,煤化工在我国面临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然而大力发展煤化工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部分煤化工技术能耗过高,行业产能过剩,环境影响等。更重要的是,煤化工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特别表现在对水资源的影响上,这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格格不入的。近年来,新开工建设的煤化工项目主要集中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西北及内蒙地区,但这些地区往往表现为环境脆弱,水资源缺乏,煤化工产业的高水耗成为其最大的隐忧和软肋。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以及最小化环境风险成为眼下众多煤化工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诺维信是从事微生物业务的专业公司,也是丹麦在华最大投资企业之一。自1994年起累计投资4亿美元,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设立了中国首家外资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在沈阳设立了微生物生产基地,天津与苏州分别建立了酶制剂生产工厂,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地。作为全球最大的环境微生物开发和制造商,诺维信公司致力于运用绿色清洁的生物技术解决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诺维信倡导的“生物增效技术”通过加入具有特定降解能力的生物菌群,增强污水处理系统自身的功能。该技术用于有机物降解、氨氮去除、快速启动、故障恢复、臭味控制、消除富营养化等,在市政污水、工业废水(石油化工,煤化工及焦化、造纸、食品、酿造等)及景观水体处理中应用广泛,能够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简化操作运行。在2007年“生物增效技术”被中国国家环保局认定为《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

诺维信生物增效技术的主要应用环节如下图所示:

 

 

 

 

 

 

案例

背景介绍

某焦化厂在日常运营管理中遵循较高的环保标准,该焦化厂的废水处理系统运行良好;但是,厂方希望进一步提高处理水量并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确保达标和出水稳定。

下图为该厂二沉池出水COD的曲线示意图,COD波动很大,界于145-307 ppm,之前该厂一直都是添加大量的化学絮凝剂来确保出水水质

产品应用

诺维信公司的技术服务团队根据该厂的具体情况为他们专门设计了一套生物增效方案,推荐在60天时间里投加BioRemove 5150来进行改善。 对5月1日-7月31日的系统数据进行了分析,对照COD变化、污泥浓度变化、稀释水和絮凝剂的减少来判断生物增效方案对系统的影响。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尽管进水COD升高明显,投加BioRemove 5150仍达到了将出水COD稳定在较低水平的效果。

 

生物增效后,系统的污泥活性明显提高(图3)。同时,生物增效显著改善了污泥沉降性能(图4)。

尽管增效过程中进水水量增加,但出水COD水平保持稳定,显示COD去除率明显提高(图56)。

*备注:在实施生物增效后,进水COD绝对值升高了7.1%,总COD升高了43.2%,但由于实施了生物增效,COD出水水平仍保持不变

 

由于多种原因(油、脂、丝状菌、沉降问题等),泡沫问题是焦化废水处理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通过投加BioRemove 5150,降解油脂、改善沉降性能等,泡沫得到很好控制(图78)。

结论

诺维信的生物处理方案易于实施,且相比其他处置方法有明显的优点,有效提高了COD去除率。使用
BioRemove 5150 带来了以下益处:

·         提高了工厂效率

·         简化了操作

水处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当做好充分而长远的准备,同时我们也希望用高效的生物增效技术为煤化工企业解决污水处理系统日常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降低运行费用,提高运行效率,简化操作管理,提高COD及氨氮的去除率,增强污泥沉降性能,减少泡沫,减少异味,最终解决污水达标问题。

新闻评分
 
         站内检索
 
         最新信息
   煤制烯烃项目仓促上马存隐忧
   国内煤制烯烃产能将迎集中释放期
   氮肥甲醇呈现四大“新常态”
   国际甲醇大会 闯出转型新道路
   煤化工系统优化水耗可成倍下降
   烯烃制品垄断定价机制有望被打破
   全球最大BDO生产基地呼之欲出
   煤化工设备制造急需自主创新
   我自主气化炉稳运创世界纪录
   多省阶梯气价调整提上日程
   高耗能工业企业今年或逃过限电劫
   神宁煤化工二套聚丙烯装置试车成...
   延长180万吨/年MTO联合装置投运
   中石化公布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资方...
   俄罗斯建设甲醇-合成氨联产装置
更多>> 
  访问旧版  | 国内市场 | 国际市场

版权所有 中国甲醇网京    ICP备11010200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145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电话:010-82032114 传真:010-82038259 email:sys@cnfia.com 网站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