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市场份额争夺将全面展开_中国甲醇网 - 国内市场
  首 页
    综合信息
    政策信息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
    生产动态
    生产技术
    统计信息
    分析报告
    协会活动
    协会介绍
    公告公示
    数据上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
 
 甲醇市场份额争夺将全面展开
2015-02-13 | 编辑:assun | 【

  22-6日,国际甲醇价格普遍上涨,作为甲醇重要消费下游的北美地区甲醇价格的下跌显得格外显眼。事实上,也就在不久前,中国与北美市场甲醇的价差达到了105—110美元/吨左右,套利窗口开启之时,中国转口了3万吨货物到美国。

  近年来,国内甲醇供给压力增加,港口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导致港口价格低于其他地区。当价差超过套利成本时,国内港口货源转卖国外地区就有了盈利,从而出现了转口贸易。

  实际上,自2013年以来,在全球甲醇市场中开始流行这样一句话游戏规则已变,全球市场需看中国脸色。这无疑彰显出了国内市场在全球甲醇市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殊不知,一场国内与国外市场的大博弈也正慢慢酝酿开来。

  从事了近20年进出口甲醇贸易生意的南通康盛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厚平见证了国内甲醇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在他的印象中,甲醇出口国在2008年前的话语权都根基坚固,特别是在2004年以前,进口甲醇在国内市场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2001年进口甲醇价格最低曾达到90美元/吨,现在来看当时的价格真是低得可怜。谈及过去的市场,刘厚平深有感触,由于当时中国甲醇产能大多数分布于西部地区,且规模较小,严重依赖进口,国外市场一度绝对控制了国内甲醇沿海港口市场的价格。这种任人摆布的日子太过煎熬,终于,2005—2007年,以河南蓝天、山东久泰等为代表的国内甲醇贸易企业进入了与国外抗衡的阶段。

  有一段时间国外甲醇只能变相转口,由于彼时没有保税罐,江苏太仓很多贸易商进行了退货形式的转口贸易。市场人士坦言,当时国内市场并不具备与国际甲醇一较高下的实力,中国弱小的甲醇产业在这场博弈中完全落败,并让出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

  不过,这一外强内弱的格局在2008年之后出现了被打破的苗头儿。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国内甲醇市场迅速发展,中国在国际甲醇市场中终于扬眉吐气,逐步获得了话语权。

  据了解,在国外,甲醇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大宗商品,除了中国外,东南亚、西北欧、北美等地区为国际甲醇提供了稳定的下游。从产能分布上来看,国际甲醇产能分布较为集中,中东及北非、东南亚、南美等地油气主产区,涵盖了全球产能的70%以上。

  不过,随着近几年中国大批新产能开始兴建并逐步投产,国内甲醇市场份额迅速扩大。自2010年起,中国甲醇对外依存度持续下降,自给率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已是全球50%甲醇产能的集结地和55%甲醇产量的消耗地,年进口量减少约80万吨,世界甲醇产业格局正因此被逐步改变。

  目前,国内甲醇五大下游甲醇制烯烃、甲醛、二甲醚、醋酸、MTBE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分析师于芃森介绍,这直接带动了中国甲醇产业的飞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拥有甲醇年产能约6700万吨,其中有效年产能约为5300万吨。从总比例上来讲,煤制甲醇(焦炉气制)已占中国甲醇总产能的75%以上,而有效产能中,煤制甲醇更是占80%以上。国内廉价的煤制甲醇在产能增长的同时还逐步扩大销售区域,在沿海港口地区有了一定地位,并开始影响东南沿海地区价格。

  转口贸易激增中国坐上甲醇市场头把交椅

  据了解,在甲醇国外与国内市场份额的变化中,除了国内甲醇市场的迅速崛起外,关键的导火索是中国甲醇的转口贸易。这一行为不但使得国际甲醇对于中国市场影响力越来越低,还让中国商人用国外货源抢占了国际上部分的市场份额。

  目前来看,国外甲醇市场完全不具备中国市场的巨大消耗能力。中国甲醇消耗前五的任意一个省区,基本能达到欧洲地区一个中等国家的消耗能力。而对于一些相对较小的市场,几万吨货物的变化就能引发一场大的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国不但减少了近50万吨左右的进口,而且实施了70多万吨的转口行为。120多万吨的变化,几乎是一套完整的国际装置的年产量,对国际市场的冲击可想而知。于芃森坦言。

  在2012年之前国内的甲醇转口行为极为罕见,自有统计以来的总转口量也没有超过20万吨,而这一数据在2013年突飞猛进至77万吨。

  对此,于芃森解释说,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国际甲醇装置接连意外不断,中国甲醇适时出口(转口),来弥补这一缺口。随着国外市场货源紧张,国际甲醇价格一路走高,国内不少地区的套利窗口完全打开,国内港口地区开始大量成体系地转口甲醇到价高地区套利,促使2013年年底全球甲醇产业价格高企。

  虽然2014年国际甲醇装置逐步修复,供应也逐渐正常,但国内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北对华东贸易通道逐步成熟,使得西北甲醇产能得以释放。同时,伴随中国对外转口利润价值的体现,不少商人不愿放弃这一市场份额继续转口。

  “2014年中国甲醇供大于需矛盾加剧并引发全球甲醇价格下滑。于芃森认为,中国甲醇的定价体系已经不仅体现在国内市场,更直接影响到了全球甲醇的价格。中国甲醇产业及中国甲醇市场已基本确立了国际头把交椅的地位。

  转口贸易愈演愈烈,国外市场似乎并不乐意买账,担忧情绪也逐渐加重。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这更显示了中国市场的强大,一旦中国甲醇能够源源不断地供应整个国际市场,对于中东及欧美地区的甲醇产业将会是致命的打击。

  竞争激烈国内如何守住份额

  就当前的市场而言,国内和国外的份额争夺已拉开了序幕,中国转口量的增多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国际市场的走势,而部分代理国外进口甲醇的企业早已开始了期现套保的行为。随着国内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外资的直接进驻,也仅需一个实现名分的时间。

  目前来看,国际甲醇进口很多是由国内贸易商代理的,而不是直接参与,也就是平时说的美元货。如果国外企业在国内设立贸易公司,并且可以直接报关参与国内市场贸易的话,后期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业内资深人士王化鹏(化名)说。

  据了解,当前国外的优势是拥有低廉的原料价格和运费,而国内则拥有区域性贸易的特征,进口甲醇无法完全占据中国市场,而中国甲醇目前也不具备完全将美元货打出去的能力。这场博弈将面临一个漫长的争夺与反争夺的局面。

  于芃森表示,由于北美页岩气的技术成熟,该地区将在未来5年内由输入地变为输出地,其主要针对的市场就是中国。届时,世界各地的进口甲醇将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完全展开争夺。国内的甲醇产业在进一步的优化之后,也需要进口甲醇的存在,并形成一个有序的市场,所以未来甲醇产业的争夺将在拉伸的产业链条中淋淋尽致地诠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市场目前在国际甲醇面前还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中国甲醇消耗地重心正在逐步向内陆偏移,如果继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不仅有外患,还会有内忧。

  随着沿海烯烃产业的飞速发展,西北内陆地区甲醇东输显得更为困难。漫长的陆路运输线较海运劣势明显,国际甲醇价格若降至与中国相应水平,则会在沿海港口地区展开残酷的争夺。中国甲醇产业只有在西部拉长产业链条,减少东输与进口贸易的争夺,才能在一个高价上维持平衡。于芃森说,但若西北地区甲醇持续供大于需,就势必会出现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情况,并在沿海与进口甲醇持续争夺。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就是运输,只有想办法使运输规模化、安全化,才能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需求将是决定这场博弈未来出路的关键所在。国内甲醇市场的供需格局正在逐渐转变,如果后期下游烯烃项目能够按计划投产,国内甲醇将呈现供不应求的格局。

  由于中国甲醇应用的形式较为广泛,尤其是甲醇替代石脑油做烯烃,未来需求量很大,使得中国在下游消费份额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甲醇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柴礼岩表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甲醇需求地之一,能否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主要是看未来市场需求的情况以及国内货源是否能够满足。

  安迅思化工部的殷晨洁则认为,近年来国外对中国的供应是维稳策略,从量上来看没有发起攻击,如果说有博弈,更大程度是体现在逐渐调整的价格机制上。随着中国煤制烯烃的发展,国内甲醇市场已经不是两分法,区域市场已经逐步成型,进口甲醇对各地市场的定价话语权在减弱。博弈的高峰点可能会出现在明年,出现的前提是国际甲醇供应大增。

  多数市场人士认为,进口甲醇逐步占据优势是必然,国内甲醇的产能届时恐无法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在甲醇新的规模化用途没有出现的情形下,这场争夺或在2018年形成一个平衡点。

新闻评分
 
         站内检索
 
         最新信息
   中广核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项目...
   2024年全国氮肥、甲醇行业经济运...
   强化“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方...
   2024年中国甲醇产业大会顺利召开
   关于召开“2024年中国甲醇产业大...
   多项有关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文件密...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
   黑龙江百万吨级氢基绿色能化项目...
   元鳇能源10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备案
   华能新能源500万吨醇氢燃料项目合...
   关于开展中国氮肥、甲醇行业企业...
   2023年中国甲醇产业大会顺利召开
   关于召开“2023年中国甲醇产业大...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招聘启事
   2022年水效领跑者名单公示
更多>> 
  访问旧版  | 国内市场 | 国际市场

版权所有 中国甲醇网    京ICP备11017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28号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电话:010-82032114 传真:010-82038259 email:cnfia@vip.126.com 网站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