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石化行业十大猜想之七:化工与公众能否握手言欢_中国甲醇网 - 综合信息
  首 页
    综合信息
    政策信息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
    生产动态
    生产技术
    统计信息
    分析报告
    协会活动
    协会介绍
    2014国际氮肥甲醇会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综合信息
 
 2015石化行业十大猜想之七:化工与公众能否握手言欢
2015-01-19 | 编辑:assun | 【

  尽管政府和企业都在努力,但化工项目建设与公众的矛盾在2014年持续发酵———茂名PX 项目仅仅处于科普阶段, 就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列入国家老工业区改造试点的湖南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程,迟迟落实不了项目接收地;投资143 亿元的山西省重点工程阳煤集团太化(搬迁)清徐化工新材料园区建设,因为村民阻挠而屡遭中断……民众频频对身边的化工项目建设说,凸显了化工行业的形象危机。

  然而,要发展国内急需的化工产品,要进行产业升级改造,要实现企业搬迁入园,都离不开项目建设。不取得公众的理解,化工行业的发展将越来越举步维艰。2015 年,我们能否破解这一难题,形成产业发展、百姓满意的局面?

  化工项目基本都选址在沿江、沿海地区或是资源产地,很多地区人口比较稠密,对化工项目的建设也非常敏感。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与增强,化工项目建设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不可否认,化工行业多年持续快速发展,确实也积累了很多问题,如环保把关不严、事故频发等,特别是少数无良企业恣意污染环境,引起了公众的反感,失去了公众的信任,让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形象遭受重创。此时,沟通不到位,误解就出现了;信息不透明,恐慌就产生了。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的不作为、瞎作为、怕作为,也是让矛盾升级的原因之一。

  经过了多场风波,建设绿色、安全、透明、亲民、富民的现代化工,成为相关各方共同的呼唤和诉求。如果地方政府、化工企业、社区和公众都能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化工与公众关系的和谐,将再前进一大步。

  我国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正在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着力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上项目的决策将更多地交给市场和企业,政府则在环保、安全、准入条件等方面严格把关、严格执法、严格监管,并引导督促相关方面做好信息公开以及利益补偿,鼓励公众参与化工项目的决策。如此政府的公信力将显著提升,有助于保障化工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也正是政府角色的转变,才能促使作为项目建设主体的石化企业主动去与公众沟通交流,取得信任和支持,而不是事前只注重去搞政府公关,一旦出了事又只会躲到政府身后。更有作为、更懂作为的政府,将成为化工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的有力保障。

  2014年底,工信部对PX 项目建设准入条件公开征求意见,从项目选址、工艺、技术、装备、能源消耗与产品质量、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安全、消防和职业病防治等方面做了明确界定和规范。准入条件的出台将使PX 项目建设有法可依,陷于停滞的PX 项目有望在2015 年重见曙光。

  中国石化联合会园区委员会秘书长杨挺指出,化工与公众能否握手言欢,关键在于政府引导和调解下,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共同做好责任关怀和环保安全工作,消除民众疑虑,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取信于民。一方面, 企业和园区要做到自身过硬,经得住看、耐得起查;另一方面,要让周边居民能够充分分享化工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在这些方面化工行业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2015 年要更广泛地让这些经验落地生根。

  中国石化联合会主办、中国化工报社承办的美丽化工大型宣传活动,正在逐步走向深入,多数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安全环保的重要性,纷纷加入到建设美丽化工的队伍中来。随着企业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思想的转变,化工项目建设也将越来越亲民。化工企业和园区将越来越注重与周边居民沟通交流,比如开展开放日活动,把真实的化工推介给社会和公众;比如聘用周边居民当环保安全员,扩大加固环保安全防线;比如拆除与世隔绝的高墙,打破神秘,拆出自信,让居民改变对化工企业烟囱云立傻大黑粗 的印象。

  一些化工企业和园区还将在富民方面不断探索出新经验,以实际行动反哺当地社区和公众。比如,上海化工区公用工程企业全面对接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为其提供优质服务。上海化工区管廊公司让集体经济组织入股,通过分红让周边村民分享发展成果。这种创新和探索今后在化工行业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2015 年,化工行业退城入园工作将取得新进展。十二五以来,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中50%以上都已进入园区。中国石化联合会园区委员会今年将扎实推进化工企业的入园工作,并将完善化工园区产业布局和评价体系,让企业在搬迁过程中转型升级,入园后能与其他企业形成一体化发展。从散乱无序走向科学布局,化工行业将不断刷新自己的形象。

  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在2015 年也有望探索出新经验。据了解,大亚湾化工园区自建立以来,没发生过一起群体性事件, 这不仅是因为园区和企业安全环保工作做得好,更重要的是在搬迁中让周边居民真正获益。近几年间,大亚湾化工园区用在周边居民拆迁上的费用就达20亿-30亿元。

  有了政府的严格监管、搭建桥梁,有了社会持续的科普宣传、积极引导,有了化工企业和园区的勇担责任、坦诚相见,相信公众也会对化工项目建设有越来越客观科学的认知,逐渐接纳、亲近这个人们生活须臾离不开的产业。当然,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化工与公众真正握手言欢,也许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新闻评分
 
         站内检索
 
         最新信息
   2015石化行业十大猜想之七:化工...
   七部门共推能效领跑者制度
   2015石化行业十大猜想之六:政府...
   我国在建煤制油项目稳步推进
   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化学化工类项...
   2015石化行业十大猜想之五:“十...
   甲醇营销研究会2015年01月市场发...
   2015石化行业十大猜想之四:新常...
   甲醇燃料:五大热点问题待解
   能效领跑者制度出台 将推动超高效...
   2015石化行业十大猜想之三:油价...
   新环保法五细则出笼 规范“按日计...
   国际油价跌破50美元/桶 石化行业...
   蒲城能化70万吨煤制烯烃产出PE粒...
   荣信化工甲醇产量突破30万吨创新...
更多>> 
  访问旧版  | 国内市场 | 国际市场

版权所有 中国甲醇网京    ICP备11010200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145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电话:010-82032114 传真:010-82038259 email:sys@cnfia.com 网站维护